快捷搜索:  

卫龙也卖不动辣条了

"卫龙也卖不动辣条了,这篇新闻报道详尽,内容丰富,非常值得一读。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让人眼前一亮。 新闻的写作风格流畅,文笔优秀,让人容易理解。 " 账号设置我的关注我的收藏申请的报道退出登录登录搜索36氪Auto数字时氪将来消费智能涌现将来城市启动Power on36氪出海36氪研究院潮生TIDE36氪企服点评36氪财经(Finance)职场bonus36碳后浪研究所暗涌Waves硬氪媒体品牌企业号企服点评36Kr研究院36Kr创新咨询企业服务核心服务城市之窗行政部门服务创投发布LP源计划VClubVClub投资机构库投资机构职位推介投资人认证投资人服务寻求报道36氪Pro创投氪堂企业入驻创业者服务创投平台 首页快讯资讯推荐财经(Finance)科技(Technology)企服城市最新创投汽车(Car)AI创新直播视频专题活动搜索寻求报道我要入驻城市合作卫龙也卖不动辣条了伯虎财经(Finance)·2024-04-08 07:59关注时来天地皆同力。

消费行业里,能做到“品牌即品类”的,大多是各自赛道的佼佼者,卫龙就是一例。

这么多年,卫龙不仅仅把辣条做成了童年回忆,还把这种原本廉价的快乐(Happiness)做出了价格,把货架从五环外的夫妻店铺到了一线城市的高档商超。在2020年的合作伙伴大会上,卫龙创始人刘卫平夸下海口,公司2022年的销售额要做到100亿元。

不过即便是卫龙,也卖不动辣条了。

登陆港股市场一周年之际,卫龙发布了还算不错的2023年全年业绩报告:营收和净利达成双增长,其中营业收入48.72亿元,同比上升5.2%;归母净利润8.8亿元,同比上升481.9%;经调整净利润为9.7亿元,同比增长6.3%。

漂亮业绩背后,2023年卫龙辣条的销量反而从22年的15.06万吨下降到了12.44万吨,同比减少17.4%。反应在股价上,截至发稿,卫龙报收5.68港元每股,总市值133.55亿港元,和上市首日相比蒸发超百亿。3月初,卫龙美味被被调出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

本文试图解析以下两个问题:

1、为什么辣条卖不动了?

2、卫龙能否再造一个辣条?

年轻人不爱辣条了

今年(This Year)1月,胡润研究院携手环球首发发布《2023环球首发·胡润祖国食品行业百强榜》,其中有57家企业价值比去年下降,卫龙价值下降比例最大,达55%。

胡润把价值下降的原因归结为“价升量减,增长乏力”。

2022年上半年,卫龙辣条的平均售价上涨了8.6%,2022年全年卫龙调味面制品的平均售价同比增加了27%,比奢侈品10%-20%的年均涨幅还要高。

涨价只是一方面,为了卖出更多的产品,卫龙打出了营销牌。2019-2023年,卫龙的经销及销售费用分别为2.81亿元、3.71亿元、5.21亿元、6.33亿元和8.07亿元,占营收比分别为8.3%、9%、10.85%、13.7%和16.6%。

然而,这一涨价并未带来预期的销量增长。相反,2022年上半年卫龙辣条销量下降了13.82%,减少了1.3万吨。到了2023年,卫龙的辣条销量进一步下降,整体销量减少了17.4%。

2023年,卫龙调味面制品的产能利用(Use)率甚至连一半都不到,仅为48.3%;调味面制品收入也由2022年的27.19亿元减少至2023年的25.49亿元,下降6.25%,收入占比由2022年的58.7%下降至2023年的52.3%。

辣条为什么卖不动了?首当其冲的当然是需求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Economy)水平的提升,以及经过疫情“黑天鹅”三年冲击下,消费者对休闲零食的需求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在口味方面,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Health)和多样性,高盐、高油、高热量的辣条可能不再符合消费者的健康(Health)需求,而且口味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前不久,在成都举行的第110届全国糖酒会上,不少参会经销商和一线代理商都表示,人们零食消费偏好正在发生变化,辣条并不是店里销量最高的品类,近几年整体销售行情不是很好,不仅是卫龙,“辣条新秀”麻辣王子等品牌也一样在经历消费者偏好改变的阵痛。

不仅如此,卫龙辣条口味偏甜,也被诸多网友认为是其不受青睐的重要原因,更有网友吐槽道“卫龙你家那个糖是不是不要钱,使劲放,别叫辣条了,叫甜条吧!”

此外,和电商行业拼多多干翻全场类似,低价、性价比和质价比正在成为休闲零食的新风口。

2021到2022年,休闲零食行业增速从8%降到了5%。与此同时,折扣化业态率先休闲零食赛道打响。

折扣化本身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压缩中间环节的成本,来达到低价还能盈利。早些年折扣零食还以临期产品的软折扣居多,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折扣零食开始转向聚焦上游供应链的硬折扣模式。

重压之下,包括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主打高端零食的巨头们也纷纷放下身段,开始了降价之路。

良品铺子在2023年对其300个SKU进行(Carry Out)了平均22%的降价,最高降幅达到45% ;三只松鼠则实施了“高端性价比”战略,旨在通过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来吸引消费者。从市场反馈结果(Result)来看,两者的降价策略显然有助于产品销售。

而卫龙过去那套“涨价+营销”,把吃辣条卖出情绪价值的组合拳显然撞到了枪口上。销售价格大涨的背后却仅仅只是卫龙对产品进行(Carry Out)了包装、规格的升级换代,产品力和分量都没有显著提高,也就是说消费者花更多的钱得到的产品却只是更好看了,这对于食品行业的消费者更为关注零食品质和口感,显然是舍本逐末了。

针对卫龙辣条涨价,网友们的感受几乎是一边倒,“辣条也要吃不起了”、“量一点没变,价格跟金条一样噌噌地涨”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

卫龙能否再造另一个“辣条时代”?

在卫龙辣条遭遇滑铁卢的同时,整个休闲零食行业重要一环渠道也正在发生巨变。

此前,休闲零食行业主要以线下渠道为主,包括具有较高的可见度和便捷性的超市、便利店、零食专营店等。

现如今零食销售渠道则更加多元化,线上线下相结合,尤其是在线下涌现出了像“零食很忙”、“赵一鸣”等这样的零食量贩店新兴实体零售模式。

量贩零食店从2021年底的约2500家,增长至2022年的近8000家,到2023年10月,祖国零食集合门店数量已经突破2.2万家。

而线上渠道迅猛发展,O2O、内容电商如抖音(Tik Tok)、快手(Kuaishou)等平台成为重要的销售渠道,它们(They)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Short Video)推广等方式极大丰富了消费者的购买场景,提高了购买便利性。

但一直以来卫龙主要依赖线下渠道,尤其是通过经销商网站进行(Carry Out)销售。数据显示,2023年卫龙全年达成的48.7亿元中,高达89.5%是通过线下渠道获取。

如今卫龙已经开始尝试拓展线上渠道,如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但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其线上渠道布局仍然显得不够充分和成熟,这导致卫龙错失了线上市场的快速增长机会,未能充分利用(Use)电商红利。

在涨价和营销双重受挫后,卫龙转而向蔬菜制品和豆制品发力,似乎是想要借此开发第二增长曲线。

客观公允而言,卫龙在蔬菜制品和豆制品领域上的产品结构调整、渠道布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卫龙的蔬菜制品收入同比增长至21.19亿元,占总收入比重同比增长至43.5%,在其他两个主营品类收入增长双双下降的同时,蔬菜制品的收入增幅达到25.16%,这也表明蔬菜制品有望成为卫龙将来的主要增长点。

事实上,也不难看出卫龙打造出第二曲线的逻辑,简单而又粗暴,那就是凭借辣条行业的领军企业标签,借助品牌知名度和线下庞大经销商网站等优势,为其进军新品类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正是在此优势加持下,卫龙在产品研发和创新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目前(Currently)卫龙分别在河南和上海设立应用研发中心。

不过,目前(Currently)蔬菜制品和豆制品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市场上已经存在诸如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成熟品牌,它们(They)在产品种类、口感、品牌忠诚度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

而且,相较于辣条产品的独特性和辨识度,蔬菜制品和豆制品的同质化竞争严重,卫龙需投入更多精力进行(Carry Out)产品差异化以脱颖而出。

笔者采访了一位零食量贩店的资深店员,他表示,客户购买辣条往往还是会关注卫龙和麻辣王子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但像魔芋、海带、豆干这类产品,客户购买时则不会太在意卫龙品牌,反而是比较随性。

时来天地皆同力,依靠着把自己写作辣条的代名词,卫龙书写了一个美好的资本故事。而现在卫龙需要一个“新辣条”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伯虎财经(Finance)”(ID:bohuFN),作者:伯虎团队,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1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伯虎财经(Finance)特邀作者0收  藏+10评  论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微  博沉浸阅读返回顶部参与评论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登录后参与讨论(Discuss)提交评论0/1000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喜茶、茶百道盯上了一块“6千亿”的肥肉宗馥莉接手娃哈哈旗下两公司超级消费黑马掉队了雪糕品牌集体“吃瓜”,行业同质化怎么破?年入200亿,零食版拼多多围猎县城钟薛高、联合利华……拿什么来拯救今年(This Year)雪糕“天崩”开局?被骂“擦边”的椰树,卖了50亿荔枝与龙眼杂交出来的新水果,苏东坡和你都想了解万店加盟路上的“炮灰”们最新文章推荐中东财团入场,王健林等来600亿「中科新生命」获数亿元C轮融资,以多组学技术服务科研、新药研发等需求 | 36氪首发发现一个微信隐藏功能,很实用移民潮叠加退学潮,香港培育如何度过寒冬?卫龙也卖不动辣条了高瓴加注,微创“拆弹”阿里没有忘了客户是谁,但需要重塑增长模型李书福,瞒不住了年入百亿,广东“神车”,彻底把直男迷倒了首都CBD临时工:我从不羡慕白领伯虎财经(Finance)特邀作者

超100万人关注的财经(Finance)媒体。

发表文章275篇最近内容卫龙也卖不动辣条了49秒前海伦司“小酒馆第一股”背后,一场短暂的繁华2024-04-04冷清的糖酒会,分化的白酒行业2024-04-02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下一篇高瓴加注,微创“拆弹”

微创排雷

1分钟前

热门标签急先锋黑河中俄首都航空米国警察事件营销海报字体地球物理学cut鲜榨玉米汁彭小峰郭家学艾佳张嵩保时捷718跑车排行榜玛丽·盖茨红海igg美食(Food)家潘龙江王喆生活(Life)家生活(Life)家装饰张若兰阿甘阿甘精神黄金储备农庄岗位工资关于36氪城市合作寻求报道我要入驻投资者关系商务合作关于我们(We)联系我们(We)加入我们(We)网站谣言信息举报入口热门推荐热门资讯热门产品文章标签快讯标签合作伙伴阿里云火山引擎高德个推星球日报(Daily)鲸准氪空间富途牛牛企服点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领氪36氪APP下载iOS Android36氪本站由 阿里云 提供计算与安危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未成年人保护举报电话:010-89650707 举报邮箱:jubao@36kr.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2011~2024 首都多氪信息科技(Technology)有限公司 | 京ICP备12031756号-6 | 京ICP证15014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6099号意见反馈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将来36氪鲸准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Technology)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

卫龙也卖不动辣条了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赞(481) 踩(11) 阅读数(9029)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加载中......
发表评论